大战前后中国工业的发展,不仅在量的方面有了重要进步,在质的方面也有了一定变化。除了前述重工业及其生产技术的某些发展外,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大型工商业企业集团的出现。据统计,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公司,1920年比1912年增长了2.5倍。这些企业集团的出现,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表现了经济发展的进步性,也是工商界为应付战后经济危机而产生的保护性反应。荣家企业集团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面粉业起家,起初发展并不顺利,年年亏损。世界大战爆发后,逢此经年不遇之机,荣氏兄弟以超过常人的眼力、气魄与才干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他们采用欠款购机、分期付款、控制原料、提高代销佣金等手段发展面粉的生产与销售,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12-1921年,荣氏企业的福新粉厂陆续建成开工8个厂,茂新粉厂也从两个厂增加到4个厂,面粉日产能力占全国的1/4,几乎操纵了全国的面粉市场。1915年荣氏兄弟又开始涉足纺织业,创办申新纱厂,资本30万元,当年即有赢利。从此,申新纺织集团犹如滚雪球般发展,10年间建立了6个厂。到1922年,荣家企业集团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另有2家纱厂在建),自有资本1043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959万元,为初创时的39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7%,远远超过同期其他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也为实力雄厚的外资及官僚资本企业所不及。而且荣氏企业的这种发展,是在内无特权、外有压迫的情况下取得的,由此也可见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活力与效益。1925年荣家企业集团拥有粉磨319台,年产面粉2586万包;纱锭18.46万枚,年产纱9.7万件;布机1615台,年产布97.64万匹,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与棉纱大王和首屈一指的中国民族资本企业集团。除此之外,老的如张謇的大生企业集团,新的如郭乐兄弟的永安企业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在大战前后也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大生纱厂一厂在1917-1924年间新增纱锭5万枚,比自建厂到1917年的总和4万枚还多出1万枚。永安纺织公司的初创资本即达到了600万元。这些大企业集团的出现,它们在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现代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影视:恒大影视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