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艺思想是在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发展的,其主旋律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总体趋势,基本上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促进了文艺思想由旧到新的转化。但由于资产阶级的思想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这种转变进行彻底,这种历史使命必然地落在了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进步文学家的肩上。
第六节 太平天国的文学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道德、旧文学也是一次有力的扫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斗争,加快了中国近代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和文学主张,集中体现在洪仁玕等人根据洪秀全指示所撰写的《戒浮文巧言谕》及《钦定士阶条例》等文件中。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批判封建文化,要求文学创作为农民革命服务。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洪秀全等人就向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于封建文化的基石孔孟之道,更是深恶痛绝。他们捣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视《五经》《四书》为“妖书”,严禁买卖藏阅,违者甚至处死。这种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显然有些过激。后来,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文化政策上有所调整,并根据革命的需要对儒家经典加以删改,剔除糟粕,存其有用者,而进行剔除和保留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当时革命运动的实际需要。这种由全盘否定到有选择地继承的态度的转变,表明了太平天国对于文化遗产认识的提高。洪秀全本人就做过删改《诗经》的工作。他在《删改〈诗韵〉诏》中明确要求,要将《诗经》删改成一部“足启文明”的诗歌总集。太平天国的这些做法,体现了要求文学为农民革命服务的政治观点,反映了太平天国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重视,这相对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来说,是一种进步。